记一次活动——东方绿舟研学

今天,我们早上7:30出发,去上海东方绿舟参观研学。东方绿舟坐落于青浦淀山湖畔,是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科普设施。我们乘坐大巴车,沿途欣赏了城市和乡村的不同风貌,感受了大自然的魅力。

到了东方绿舟,我们先参观了生态博物馆,里面展示了各种动植物标本和生态模型,让我们了解了淀山湖的生态系统和保护措施。我们还观看了3D影片,感受了淀山湖的四季变化和水下世界的奥秘。接着,我们参加了科技体验活动,分别体验了太阳能车、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科技项目,学习了可再生能源的原理和应用。我们还制作了小风车、小船等手工作品,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中午,我们在东方绿舟的草地上吃了自己带来的午餐,有面包、饼干、水果、饮料等各种食物,既美味又健康。我们边吃边聊天,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和感受。下午,我们参观了农业科技园,看到了各种农作物和果树,学习了农业知识和技术。我们还亲自采摘了一些水果和蔬菜,感受了农耕的乐趣。最后,我们在东方绿舟的广场上进行了集体合唱和游戏,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下午我们结束了愉快而有意义的研学之旅,乘坐大巴车返回学校。在回程的路上,我们互相交流了自己的收获和感想,分享了自己的快乐和感动。这次研学活动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知识,也培养了我们的环保意识和探索精神。我相信这次研学活动将成为我们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此文由AI根据真实活动创作。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26课《宝葫芦的秘密》AI创意小故事

大胖说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26课《宝葫芦的秘密》课文后有一个作业是根据张三宝葫芦的意思自编一个小故事。

编故事这个虽然胖爸也很擅长,但其实这也是AI的强项,于是就AI故事、AI配音走起:

张三是一个贫穷的农民,他每天辛苦地耕种着一片土地,但收成总是很少。有一天,他在田里挖到了一个奇怪的葫芦,上面有一些古怪的花纹。他想把它带回家做饭,但当他拿起葫芦时,葫芦突然说话了:“主人,你好,我是一个神奇的宝葫芦,你只要对我说出你的愿望,我就能帮你实现。”

张三吓了一跳,他以为自己听错了,但葫芦又说:“不要怀疑,我是真的,你可以试试看。”张三想了想,就说:“那么,我想要一些金子。”话音刚落,葫芦里就掉出了一堆闪闪发光的金子。张三高兴极了,他把金子收好,又说:“我还想要一些粮食。”葫芦里又掉出了一袋又一袋的米、面、油、盐等等。张三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无价之宝,他把葫芦紧紧地抱在怀里,回到了家。

从此,张三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他买了大房子、好车子、漂亮衣服,还请了很多仆人。他每天都向葫芦许愿,要什么有什么。但渐渐地,他变得贪婪和骄傲起来,他不再关心别人的感受,也不再尊重葫芦的意愿。有一天,他对葫芦说:“我想当皇帝。”葫芦说:“主人,这个愿望太大了,我不能实现。”张三不高兴地说:“你不是说你能帮我实现任何愿望吗?你怎么敢违背我的命令?”葫芦说:“主人,请你原谅我,我只是一个宝葫芦,并不是万能的。而且你已经拥有了很多东西,为什么还不满足呢?”张三听了更生气了,他说:“你给我闭嘴!你只是一个东西,没有资格跟我讲道理!如果你不听我的话,我就把你砸碎!”说完,他就拿起锤子向葫芦砸去。

就在这时,葫芦突然发出了一道强光,将张三和锤子都吸了进去。原来这个宝葫芦有一个秘密:它只能实现善良和正义的愿望,如果遇到邪恶和贪婪的人,它就会将他们困在里面。张三后悔不已,但已经来不及了。他只能在葫芦里面哭泣和悔恨。

浅析《王戎不取道旁李》结论之谬

大胖四年级上语文第25课有一篇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故事中主人公的论证、结论有问题,但此故事本为虚构,因此不足为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惟(一作“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故事中的王戎忽略了身边的“常识”。王戎身旁的小伙伴“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那么下一个李戎、张戎、赵戎和他们的小伙伴见到这棵李树同样也会“竞走取之”,显然这些“苦李”不久就会被摘光。

“多子”和“苦李”并没有显然的因果关系。那么你就不能从“多子”而得出“苦李”的结论,也不能从“苦李”得出“多子”的现象。

这篇课文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本身就有许多故事是虚构的,像《王戎不取道旁李》就是一篇从结论出发,牵强附会,虚构出来的故事。

“巍峨”竟然可以修饰人——巨人

大胖周末语文练习卷上一个连线题引起了胖爸的注意:

巍峨的巨人

看看“巍峨”二字的部首可知,这个词大多应是和高山连用,为何此处用来形容人呢?

原来这个题目出自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P48的《盘古开天地》一文:

原文是:

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又如:

《新华日报》2020年4月19日载:记者航拍中国南京软件谷,一座座高楼在夕阳的余晖下形似一个个巍峨的巨人,气势恢宏,充满智慧与创新。

《北京日报》2019年7月15日载:红日初升之时,皓月当空之下,风车有如巍峨的巨人守护着这片草原。

其他“巍峨的巨人”的用法不胜枚举,可见,巍峨一词是可以用来修饰巨人的。

查《现代汉语词典》:

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雄伟。

查《辞海》:

高大雄伟貌。

可见《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缩小了“巍峨”的使用范围。《辞海》的释义更为准确,应以此为准。

从《花牛歌》中的“偷渡”说说“渡过”和“度过”的区别

大胖的语文课已经来到了第三课——《花牛歌》,全文就不摘抄了,如下图: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中的“偷渡”一词用得很好——并不是我们常常说的贬义“偷渡”——形象贴切,偷偷渡过。大体上是下面的意境(由于没有找到日落的场景,就拿日出的代替):

那么诗歌中的“偷渡”能改成“偷度”吗?不能!

渡过:用于表示空间或者位置的改变,例如渡过一条河,它也用于抽象的位置改变,例如渡过难关。

度过:用于表示时间段的经历,例如度过一段困难时光,欢度春节,欢度暑假等。显然,前述时光、春节、暑假都是时间概念。

九阴白骨爪的“爪”字读zhǎo还是念zhuǎ?

昨天晚上大胖看了一个有许多明星的娱乐节目,各人都有一句对白“九阴白骨爪”,有的人把“爪”字说成zhǎo,有的读成zhuǎ,主持人读的是zhuǎ,乱七八糟。

那么九阴白骨爪的“爪”字究竟该怎么读呢?读音应该是zhǎo。

其实“爪”字大多数时候都读成zhǎo音,包括用作姓氏的时候。只有“爪”用在下列词语及其扩展词语中的时候才读成zhuǎ:

爪子、鸡爪子、狗爪子;
爪尖儿;
爪儿、老鼠爪儿、猫爪儿、三爪儿猫功夫。

小学语文作文怎么提高?

小学二年级还只有一些简短的“看图写话”小练习,三年级开始,语文作文便登上舞台了。

大胖的语文写作和大多数孩子一样,以流水账形式开头,以流水账形式进行,最后以流水账形式结尾。

那么小学语文要怎样才能提高呢?

一、平时多阅读、多观察,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

小学语文的写作主要以记叙文为主,基本上就是写人、写事、写景等,这些都应该是以孩子切身体会、感受为主的,应该是孩子亲身经历的文字再现,因此平时应加强语文课外阅读,增加语文素材的输入,长期坚持,将大有裨益。否则等到自己下笔的时候,语言贫乏,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二、勤提问,多思考,阅读和观察要有一定深度

平时语文的积累并非把文章伊里哇啦地读一遍了事,而应该做进一步的思考,思考通常可以沿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样的路径进行。

比如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不懂就要问》这一课中,孙中山背诵的是什么文章(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背诵这篇文章(为什么)?先生为什么要让学生们背诵这篇文章(为什么)?如果是我们学习,应该先背还是先问(怎么办)?

平时善于思考的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将会思如泉涌。

三、用简单朴实的语言,写真实的东西

辞藻堆砌是不少孩子写作常犯的一个毛病,总感觉一段话里不来几个成语心里不舒服似的,又或者非要强加一些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但这些明明并非必须的。其实简单而朴实的语言,恰恰是最能打动人的。

还有就是胡编乱造,比如一次期末考试写《我最亲爱的人》,一个班超过一半的学生都写的“我的妈妈”,而且清一色的都是得癌症……这种就是典型的“假”、“编”,它的出现往往又是由于平时语文积累不足造成的。

下面我们看一个“用简单而朴实的语言写真实的东西”的例子:

“花坛里的花各式各样,亭亭玉立,争芳斗艳,美丽极了。”

这句话没毛病,但是仅靠堆砌的几个成语,读起来还是感觉很空洞,难以将花坛里美丽的花朵所呈现的美带到读者面前。如果我们把成语拆掉,再用朴素的语言把这些成语所表达的意思描绘一便,效果就大不同:

“当清晨的第一抹光线照进花坛,这里便炸开了锅:向日葵站直了腰,左看看,右看看,寻找着太阳的方向;一丛月季刚刚从睡梦中醒来,探出了头,好像在寻找蜜蜂和蝴蝶的身影;旁边红彤彤的牡丹笑得合不拢嘴……美好的一天开始了。”

四、多写、多练

三天不练手生,只看不写终将是纸上谈兵。要想在写作上有长期的提高,就要长期坚持写作。

最后,胖爸给两个“万能开局法”,以解决孩子们“写作开头难”的问题:

1. 倒叙(事件结果引入)开头:在作文一开头就把精彩的(或有悬念的)结局抛出来。

2. 古诗词引用开头:诗句的引用要紧扣作文的中心,一般不超过四句。

每日读报30分钟

“大胖,你说,你们学校发的《学习报》,你除了做老师布置的题目,看过吗?”

“……”

“你们的《语文学习报》《数学学习报》《英语学习报》上面有很多的不错的文章、解题方法和英文,你为什么不看呢?”

“……”

“从明天开始,咱们每天放学回来第一件事,一起读报半小时。语文、英语、数学都要读。”

今天胖爸带着大胖做了第一次的读报练习,读了《语文学习报》上的《一节没上的钢琴课》和《走进泰戈尔》,读完之后胖爸帮助大胖总结了一下前者作文中写人的技巧——以事写人,让文中的人物开口说话;并针对后者的内容提出了一个探索性的问题:

请想想你知道的人中,谁能和泰戈尔媲美?

大胖说了两个人:苏轼和岳飞,胖爸补充了一个:毛泽东。然后我俩进行了简短的头脑风暴——简单的分析和讨论。

初步感觉效果不错,希望带着大胖提问、分析、思考,久而久之练就他独立提问、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王者荣耀《腾讯用户协议和隐私保护指引》标点符号误用及病句一例

周末让大胖玩玩王者荣耀,好久没玩了,打开即开始更新,更新完毕出现《腾讯用户协议和隐私保护指引》。

胖爸对密集文字颇为敏感,就快速扫了一下,其中的基本语文错误既多又明显,兹举两例。

一、标点符号:缺书名号。

按照现行《标点符号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法律、规章、规定、合同等文书的标题名应使用书名号

因此,在王者荣耀前述图片文字中“如您已详细阅读并同意腾讯游戏用户协议、隐私保护指引和儿童隐私保护指引”,《腾讯游戏用户协议》《隐私保护指引》《儿童隐私保护指引》三者都应当使用书名号。

二、病句:缺少主语。

在王者荣耀前述图片文字中的最后一句“如您拒绝,将无法进入游戏”,其实是一个病句,缺少主语,应改为“您如拒绝,将无法进入游戏”。

(复句中两个分句主语相同时,关联词应在主语后面;主语不同时,关联词应在主语前面。)


现在的孩子学习语文有点儿浮躁,要么就满足于能认字词、会写句子,语文的输入十分有限,知识贫乏,更不用说写出漂亮的文章来;要么就想速成,东报一个培训班,西报一个“大语文”,以为一两个学期乃至一两个月就能把中文的文化底蕴给折腾出来了。

从清楚的“楚”的读音看到了大胖的成长

大胖正在做语文1-3课的看拼音写词语练习,忽然:

“爸爸,你弄错了吧,‘清楚’的‘楚’不是三声吗?”

“哦,没关系,你先做完了再说吧!”

“好吧!”

很快,大胖完成了全部的词语(错了两个,“戒尺”的“戒”和“严厉”的“厉”)。

“刚刚你说的那个‘楚’,到底是不是读轻声,自己去查一下吧!”

大胖抱起《现代汉语词典》,不一会儿:

“查到了,真的是轻声啊!”

“大胖,你刚刚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过程,这就是爸爸想看到的。”

“嗯!”

“当你遇到不明白的,或者和自己学到的东西不一样的东西时,就应该主动提出问题,然后可以自己去搜索,查资料,或者问老师,解决问题后就能够变成自己的知识了!”